喜报|陈叶烽教授指导的两篇学位论文获评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含提名)
喜报|陈叶烽教授指导的两篇学位论文获评浙江省优秀学位论文(含提名)
2024年11月4日,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公布了2023年浙江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其中我院在评选中再创佳绩,共2篇学位论文入选。陈叶烽教授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不当行为的传染及解决机制——基于社会身份的实验研究》(博士生:林晏清)获评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捐赠中社会规范的演化:先行示范的实验研究》(硕士生:王雪)获评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导师介绍:
陈叶烽,永利集团304am登录教授,博士生导师,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学者,永利集团304am登录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期从事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曾获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等。在《经济研究》(5篇)、《管理世界》(5篇)、《世界经济》(4篇)、《经济学季刊》(2篇)、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了《实验经济学讲义:方法与应用》、《超越经济人:人类的亲社会行为与社会偏好》、《实验经济学手册》等学术著作、教材或译著,任教育部学位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以及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期刊匿名审稿人。
浙江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基本简介
作者:林晏清
专业:西方经济学
导师:陈叶烽教授
题目:《不当行为的传染及解决机制——基于社会身份的实验研究》
论文背景与选题意义:
不当行为是一种故意违反社会规范或法律法规的现象,它广泛存在于市场交易、组织文化、学校生活、官员行为等各个方面,并表现出传染现象,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经济运行效率,阻碍社会发展。目前,关于不当行为传染研究的实验类文献大多聚焦于个体的行为选择,很少将个体间的不当行为传染放置在社会身份的维度上讨论他们行为背后的根本动机。而身份是行为的基础,身份的选择是人们做出的最重要的经济决定之一,当人们的行为与自己社会类别的规定行为相契合时,会有利于自身效用的提高。因此,关注个体的不当行为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自身社会身份和预期的外界反馈的影响就极为重要。
主要研究内容:
该学位论文既从社会身份的角度探究不当行为传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又从社会身份的角度探索抑制不当行为传染的应对方法。具体来说,文章围绕不当行为的传染现象,从社会距离、社会形象和社会规范等与社会身份相关的三个维度出发,梳理了社会身份视角下不当行为传染背后的逻辑机制,将身份对行为传染过程的影响纳入到对个体决策动机的研究中。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检验,文章基于社会身份视角,围绕不当行为传染现象展开研究,提出并分析了针对不当行为传染的有效解决机制,为探寻不当行为传染的抑制手段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
主要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对不当行为的传染及解决机制进行了基于社会身份的较为完整的探索;首次将与不当行为代表性特征相关的个体差异量化为观点距离和风险距离等两种不同方面的社会距离,以表征被试在常见问题观点看法上的分歧和风险态度上的区别,为社会距离的精细化研究提供了较强的参考价值。
2.研究方法的创新。将个体的社会身份引入决策函数,以不同社会身份带来的不同决策偏好对个体在不当行为传染过程中的影响效果为出发点,对影响不当行为传染的因素进行了较为完整的个体化分析和考察;将不当行为传染问题置于实验室环境中,设计了可靠的实验室检验行为传染的方法,提供了一种不当行为传染的实验室测量思路;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距离分别设计了完整的测度方案;提出了对社会形象成分的定量测度方法。
代表性研究成果:
[1]陈叶烽,林晏清*,潘意文等.社会距离与不当行为传染:一个实验研究[J].世界经济,2021,44(08):203-228.
[2]陈叶烽,林晏清,丁预立等.禀赋不均、信任水平与财富增长——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1(04):27-38.
[3]陈叶烽,林晏清,丁预立等.市场信息、制度设计与信任水平——来自实验的证据[J].世界经济文汇,2023,(01):17-40.
导师评语:
行为传染与社会身份研究均是行为经济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交叉前沿议题。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人们的不当行为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理论或实证研究无法完全还原个体层面的决策数据以及社会互动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该学位论文能够正视社会身份这一底层逻辑,在对个体不当行为选择的分析中引入个体的社会身份,将社会身份导致的在信息获取、选择成本和后果方面的差异量化,融汇跨学科的理论思想,在理论构建与方法应用上寻求突破。其成果对用实验方法研究行为传染问题以及身份经济学的发展有较大的理论意义,也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提供思路,为公共政策的制定给出参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基本简介
作者:王雪
专业:西方经济学
导师:陈叶烽教授
题目:《捐赠中社会规范的演化:先行示范的实验研究》
论文背景与选题意义: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补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不足,增进社会整体福利的重要作用。虽然我国的社会捐赠总额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整体向上的趋势,但从捐赠总量来看仍有待发展。同时个人捐赠比重的增加是中国慈善事业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推动人们自发捐赠,也成为了促进整体慈善捐赠的重要问题。而形成利于捐赠的社会规范,对于推动个人捐赠以及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由于社会规范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影响而变弱乃至消失,缓解社会规范衰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探究如何促进捐赠中社会规范的遵从以及规范的良好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先行示范被证明是促进合作和利他等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在捐赠中引入先行示范,研究其对社会规范演变的影响,希望通过从个体决策和群体规范层面分析先行示范促进捐赠行为、缓解规范衰减的机制,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思路。
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建立加入信念影响的社会规范演变理论模型,证明了较高的规范相关信念可以缓解捐赠规范的衰减趋势,并进一步证明先行示范通过提高信念的影响来促进规范维持和发展。接着本文设计了一个实验室实验,采用捐赠框架下的独裁者博弈作为主要实验任务,引入先行者捐赠行为作为示范,测度其对他人捐赠行为以及整体规范的影响;进一步地,在先行者选择方式上,设置了随机选择、按过往贡献选择与投票选择三种类型,深入探究先行者选择方式对先行示范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捐赠中的社会规范会随着轮次的增加呈衰减趋势,其中信念会影响个人捐赠,进一步影响整体规范。而引入先行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规范的衰减,先行示范通过影响规范相关信念作用于捐赠行为,进而影响捐赠规范的演变:首先,捐赠表现较好的先行者可以提升组员对于合适和普遍的捐赠值的期望,进而促进捐赠增加,缓解规范衰减。其次,先行示范的持续性较弱,当先行者撤出后,整体上捐赠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偏自利的示范行为会被组员继续参考以做出自利决策。最后,在先行者选择方式上,按过往贡献选择效果最好,随机选择次之,投票选择较差。其中,选择过往捐赠最多的人作为先行者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促进整体捐赠提升;随机选择的先行者对他人捐赠影响较小,从而使整体捐赠水平以及规范维持情况不如按贡献选择;而小组内部投票的方式则不能保证选出表现好的先行者,一旦先行者出现自利行为会对整体捐赠规范产生负面影响。
主要创新点:
论文从个体决策和群体规范层面研究先行示范促进捐赠中社会规范遵从和缓解规范衰减的机制,对促进个人捐赠和第三次分配有指导意义,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首次在捐赠场景下对社会规范的动态进行理论建模,通过建构结合物质利益和社会规范影响的个体决策模型,得到规范演化趋势的条件,丰富了社会规范动态领域的研究。
第二,在理论上提出了规范性信念、规范性期望和经验性期望作为规范影响行为的机制,并且通过实验室实验提供了证据,进一步明确了社会规范研究中行为和信念的关系。
第三,在多期捐赠决策中引入先行示范,为缓解捐赠中规范的衰减提供了新的方法,并且从信念角度验证了先行者发挥作用的机制。
第四,深入探究了先行示范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先行者撤出的实验设置验证了先行示范效果的持续性,同时对比了随机选择、按贡献选择和投票选择三种不同的先行者产生方式,为亲社会行为情境下如何更有效地选择先行者提供参考。
代表性研究成果:
[1]Chen, Y., Ding, Y., Mao, L.*, Pan, Y., & Wang, X. (2024). How corruption prevails: A laboratory experi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2290。
[2]陈叶烽,卢露,王雪,戴彬汝,罗俊*,不确定性、信念偏差与不当行为:基于助推的实验证据[J].世界经济. 2023,5,231-256。
导师评语:
社会规范的研究是行为经济学中的重要议题,在慈善捐赠的背景下,社会规范演化对个人捐赠行为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促进个体捐赠和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明确其内在的作用机制。论文从个体决策和群体规范层面研究先行示范促进捐赠中社会规范遵从和缓解规范衰减的机制,对促进个人捐赠和第三次分配有指导意义,选题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对相关研究文献做了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社会规范对慈善捐赠的影响,并设计了实验室实验进行检验,理论基础扎实,论证有据,研究结论富有启发性,其成果对促进第三次分配中的个体捐赠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永利集团304am登录研究生科
20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