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6省11市,浙大经院学子探寻中国经济学家那些事儿
中国经济学家身上蕴含着哪些优秀品质?其深邃见解与独到思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哪些贡献?古今学者的经济思想有哪些不谋而合又有哪些思维碰撞……
这个暑假,永利集团304am登录组织60余名师生代表组成7支分队,分别前往浙、沪、苏、晋、闽、鄂、渝等6省11市,实地走访调研30余处村落,沿着先辈足迹,亲身体验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科之魂
在探寻真理的路上,古今经济学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学问扎根于中国社会现实。
王亚南精神是什么?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厦门大学王亚南纪念馆,聆听王亚南先生的生平事迹,领悟其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格。同学们了解到,王亚南先生不囿于既有理论框架,拒绝盲目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创作《中国经济原论》,深入本土、实事求是,第一个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一全新口号,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学教育的发展,一生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
在湖北红安县八里湾镇,实践团成员们走进了张培刚先生故居。先生成长于田野之间,亲历农耕之辛,立志为农民福祉、农业进步、经济发展寻找新径,基于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编撰《农业与工业化》《新发展经济学》等众多书籍,为发展经济学的突破和飞跃作出了重大贡献。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先生在逆境中对学术研究的坚持与执着,在动荡岁月里对知识渴求的纯真热情,是对学术真理不懈探求的鲜明例证,也是深厚家国情怀的真切展现。
《政治经济学》主编蒋学模先生认为:“没有一种理论可以一成不变,放之四海皆准。我们的理论也必须跟随实际变化时时予以更新,才能确保与时俱进。”走进蒋家桥村,宁波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蒋老先生的生平事迹。蒋学模推动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方面的不懈努力带给同学们深刻的启迪。实践团成员江潇说到:“真正的学问不应该只停留在书本上,更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到生长土壤、枝繁叶茂。”
在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中,中国实践需要中国理论的解读和引领。王亚南、张培刚、蒋学模等一批经济学家开展原创性、本土性和时代性的经济研究,将中国的经济学术思想发扬光大,为丰富人类文明做出了中国学人的贡献。
改革创新,笃行不怠——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古今经济学者均以其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引领时代潮流。
为更好地了解“缩小贫富差距”与“共同富裕” 的内涵,南京实践团成员行至玄武湖畔深入探索熙宁变法中的经济思想。面对庆历新政失败后的积贫积弱局势,王安石指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积极开源”,从富国、强兵、取土三大方面开启了熙宁变法,通过青苗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条例,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生产发展。实践团成员方千慧说:“先辈们心存天下大同之理念,矢志不移探索富国强民之路,将惠及民生的改革落到实处,这种精神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带队老师金融学系教授俞彬从“泻湖为田”的历史背景出发,讲述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显著成果。他提到,虽然我国已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刚脱贫的群体因遭遇重大变故而“返贫”的风险依然存在,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对话”对照现实,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积极力量。
黄冈分队走进张居正故居,重温张居正时代国家焕发勃勃生机之景;无锡分队前往薛暮桥纪念馆,聆听“市场经济拓荒者”薛暮桥先生亲身参与中国两个经济体制建设的故事;上海分队来到于光远生平陈列室,了解于光远先生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创新理念与卓越事迹……
历史智慧启迪发展,现代创新引领变革。生产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见证了改革创新作为时代最强音的不朽价值,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编织出一幅幅社会进步与繁荣的壮丽图景。
经世济民,一心为公——胸怀天下的责任担当
经济学家精神绝不仅是在学术领域内的精益求精,更承载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与发展使命。
庆历三年,面对国家危机,范仲淹带头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对均衡贫富的深刻见解和造福人民的改革宗旨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及启。范公一生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从庆历新政联系到社会现实,实践团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表达思考:“免役法和赈恤法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市易法和商税法可以看作市场调控思想的雏形,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关键。”
走进宁波董辅礽旧居,来自1988年5月的一纸条幅吸引了实践团成员们的目光。“经济学家应具有庄严的使命感: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国家和人民,使国家繁荣昌盛,文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康乐!”如此“学以报国,守身为大”的经济学家精神,正是对先生提出为国献策、为国育才的一生的解读。
追寻智者足迹,重庆分队接连参观了重大寅初亭、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及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等地,浓厚的“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朝气蓬勃的红色金融生命力”让同学们感受颇深。红色金融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承载着仁人志士为民谋利的如磬初心和无私担当。同为著名经济学家的许涤新与马寅初在精神上、学术上、政治上、思想上的守望互助,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国家进步和民族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践团成员刘轩宇感叹道:“两位先生以高尚的爱国情怀、严谨的学术态度,及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洞察,展现出心系天下的铮铮信仰,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的经济实践中不断求索与奋进。”
时代更迭,为民不变。无论是积极为新中国恢复经济献计献策、创立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理论的经济学泰斗马寅初,还是学成归来、发扬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冶方,又或是笑称自己“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教书”的国之大师陈岱孙,不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都用行动诠释了“经世济民,一心为公”的精神内涵,为青年学子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实践团成员将目光聚焦于经济学家的突出事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讲述一位位经济学家的卓越贡献,诠释对古今经济学者精神品质的理解。
本次寻访活动依托浙大永利集团304am登录学科思政示范基地,是推动学科育人与思政教育融合并进的一次有益实践。跨越时空,由古及今,从村落故居到纪念馆阁,经院学子沿着中国经济学家的足迹,深入探索他们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将精神信念化作激励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投身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在实践大潮中书写青年人的答卷。